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言说之外的生存空间
  ——有感于《鲁迅的最后10年》

  宋先科
  
  林贤治先生的《鲁迅的最后10年》终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。一年
多以前,我初学上网,看到了这本书的电子文本,没有来得及字斟句酌地细看,
还只是扫了几眼各章节的标题,即:国民党“一党专政”,反文学——“革命文
学”,自由与人权,书报审查制度,专制与改革,知识分子的内战,国家、民族、
统一问题。我立马感到这些文字难以出版发行。以后陆陆续续从林先生那里得来
的消息也一直证实了我的推断。后来,大略由于市场需求的关系,有一家出版社
想出这本书,条件是动刀子删节一些地方,但林先生宁愿不出也坚决不同意这样
的条件。

  现在,这本书竟然得以问世,倒让我想起了20多年前读中学时背诵过的一篇
古文《庖丁解牛》,里面有一句话记得很清楚,叫做“以无厚入有间”,说的是
那个牛屠夫(即庖丁)技艺高超,那把用了19年杀牛无数的刀子依然如“新发于
刑”,别人大为惊奇、大为叹服,牛屠夫轻描淡写地回答——不过是以无厚入有
间罢了。一头牛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有自然的缝隙,一个严酷控制密不透风的社会
同样少不了种种缝隙,关键在于,只要刀走缝隙,不碰骨头,就没有什么大事情。

  牛骨头之间的缝隙自然天成,而对一个严酷控制密不透风的社会来说,它留
给人们的生存空间也是自然天成的么?在这16开本大书的边上有许许多多发人深
省的插图与短章,有一些插图与短章圆满解答了上面这个问题。北美大革命的产
物《独立宣言》(1776年)、法国大革命时期发布的《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》
(即《人权宣言》1789年)生动地表明了:自由、平等、博爱不在别的地方,就
在人们的心灵里。雨果在《九三年》中指出:“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,还有一
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。”

  是的,自由、平等、博爱不在别的地方,就在人们的心灵里,它们是人性的
组成部分。而人性永远存在,它一时可能被暴力被强权所遮蔽,但暴力与强权永
远无法摧毁它。在已经实现自由、平等、博爱的欧洲不是也一样“满天乌云密布
了1500年”(雨果《悲惨世界》第1部)吗?

  人性永远存在,暴力与强权严酷统治下的缝隙也永远存在,这是我们生存的
基础,也是人类及其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。

  托马斯 卡莱尔在《论英雄和英雄崇拜》一书中把创造人类历史的伟大人物
(即英雄)划分为6类,其中包括了:神、先知、诗人、教士、文学家、帝王。
由于社会的极端黑暗、环境的极端恶劣,中国这块土地上很少产生创造人类历史
的伟大人物(英雄),而鲁迅就是这极为罕见的英雄中的一分子,他身兼诗人和
文学家两种角色,终其一生与黑暗进行殊死搏斗,最后倒在黑暗之中、收效甚微,
但这又有什么关系?正如卡莱尔在讨论意大利诗人但丁时所说的那样:“他的话
在任何时间和地点,都是对高贵的、纯洁的、伟大的人而说的。别的东西会过时,
他却不会。他象是一颗明亮的星星嵌在太空,所有时代的伟大者、高贵者都用这
颗星星来照亮自己;他永远是这个世界所有的人挑选出来的财富。”

  只有在鲁迅之后,中国这块开始觉醒的土地上才可能产生更多创造人类历史
的伟大人物(英雄),才有可能形成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,从而彻底驱除黑暗,
走向光明。

(XYS20031013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